逗之為逗,熙來攘往的人群之中我們促膝而坐,逗陣暢談因於時事的感懷。
鬥之為鬥,不安於現狀、不囿於書本與教條的規訓,我們批判,鬥爭,在理性的立基上直抒異議。
讀之為讀,邁開步伐的同時我們不忘顧盼思索,往尋書簡、案牘之中,理論辯證出經驗的實用智慧。

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

【評論】誰的百年MV

◎ 陳思吟、沈昆賢 《原文刊登於自由時報》



文建會籌拍《我們的百年—中華民國一百年協奏曲》MV,藉以宣傳建國百年。只是,花了這麼多錢,究竟是誰的百年?


影片中,導演藉著一對男女的戀愛史,象徵中華民國的演進。影片開頭,在回顧這場戀愛的過程中,相繼使用了台語民謠《月夜愁》,及上海灘名曲《夜來香》等經典情歌。這兩首歌,可以讓我們窺見其以愛情象徵外省、本省接觸與平和融合過程。但證諸史實,族群的交會是否總是如同愛情一般的平等、和諧,沒有波瀾?

之後,導演突兀地插入了四位原住民歌手,唱著《高山青》—一首由漢人觀點描述原住民的「觀光歌曲」,而不是任何一支原住民語的歌謠,顯得相當諷刺。雖然唱的是原住民,但歌聲的背景,卻還是描繪著兩位漢人主角的家庭,以及所謂中產階級的生活模式!

作為一個視聽人,即使我們忽略原住民的文化與生活,這段影片,對於台灣六○年代的定義也過於褊狹。就算是「漢人」社會,當時也仍存在著各種不同具代表性的族群及生活形態。這部MV嚴重扭曲該年代的實況,「看不見」當時台灣現實生活的情景,這或許只是我們政府,以菁英主義角度拍出來的諷刺影片吧?

最後,用來替整個故事結尾的歌曲,竟是帶有「青海的草原」、「喜馬拉雅山」等等超出我們現實想像空間,還有對八年級生的我們,相當遙遠的《中華民國頌》。彷彿在訴說那個「反攻大陸」的年代,而絲毫沒有歌頌台灣島土地本身的意味。最後,只見兩位年老的主角和新生代一起待在台灣土地慶生,然而,背景卻又是回顧著中國的土地,不知導演的用意為何?是要藉著這部影片再一次霸凌台灣人,讓我們回到高壓統治的中華民國殖民台灣社會,還是我們又再次回到「三民主義統一中國」的年代?原住民在台灣的現實狀況呢?客家語言、閩南語和日語在影片中都去了哪裡?這六十年來底層勞工的辛勤呢?被壓抑的台灣農村生活呢?「我們的一百年」,究竟是誰的一百年?

(作者分別就讀政治大學政治系、英語系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